企業正轉向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的時代

企業正轉向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的時代

        Moore(1993)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其認為企業的發展有如自然界的有機體,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與周遭的有機體成員成為一個經濟生態群落。他認為『商業生態系統』比『產業』更適合描述現今跨領域的產業經濟活動。商業生態系統觀點將公司所有的利害關係者包括公司本身各部門、顧客、供應商、競爭者、策略聯盟、合資公司等等都視為生態系統成員,其形成一個緊密且多元的生態聚落。而這些年來每一家企業都深深鑲嵌入其所屬於的廣大商業生態系統內,商業生態系統的狀態影響所有企業成員的興衰深遠,生態系統內的所有公司都緊密依存的發展。當生態系統運作時,生態系統讓公司能創造超過單一公司所能及的價值 (Adner, 2006)。

        在生態系理論中,公司與其他單位間互動的策略模式可分為四種:樞紐(Keystone)策略,支配者(Dominators)策略,業主(Landlords)策略以及利基(niche player)策略。樞紐策略指的是佔據商業生態系統的中心位置,以槓桿利用合作夥伴的資源及能力的方式,為整個生態體系創造價值,並合理的分享利潤,以成就整個生態系的成長。相對於樞紐策略,支配者策略則是透過垂直或水平整合,以管理生態系中的某個領域,控制了這個領域的價值創造以及價值榨取過程,通常以經濟規模大量生產製造讓其他公司無法建構或是延伸其產品線的可能性(Iansiti & Levien, 2004)。這兩種策略適用於不同的市場狀況,第一,當佔據網路中心之企業本身規模並不大的時候,樞紐策略是較為適用的,因為支配者策略需要進行許多的垂直整合,這需要相當大量的資金。第二,當環境變遷快速時,樞紐策略會比支配者策略適合,但是當環境穩定時,支配者策略能在中短期產生相當大的利潤。不同於以上兩種處於生態系統中心位置的策略,另外還有一種策略稱之為利基(niche player)策略,指的是專精於特殊能力,以求在生態系的某個領域中,使某企業與其他公司之間產生差異化的經營策略。利基型業者的基本優勢,就是專業化,他們利用樞紐企業所題共的服務,並且致力於透過收購或是技術發展,維持本身的專業化能力。

        Adner(2006)將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延伸成探討企業創新,認為商業生態系統在面對創新時會有三大風險 :(1)創始風險-管理專案初始的不確定性,例如時間。(2) 互助風險-與互補的創新夥伴協調的不確定性。不同的合作夥伴在約定時間內滿意契約成果的聯合機率。(3) 整合風險-將採納創新程序納入價值鏈的不確定性。加入決定採用的創新後,在價值鏈中處理中間媒合的過程將影響研發週期及行銷週期等等。詳細規劃創新生態系統是最好的方法檢視是否制訂可以有效達成的創新策略(Adner, 2006)。

        商業生態系統的思考意味著在遽變時代,策略不再只是我的獨特競爭優勢在哪裡,而是一個系統結構的思考,競爭優勢由公司的定位轉向系統的定位企業應該將運籌眼光超越自身邊界,才能發展更完整的策略。然而,領導者將如何訓練一個結構系統思考的策略思維?

參考資料

Adner, R. (2006). 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4(4), 98.

Iansiti, M., & Levien, R. (2004). 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Harvard Business Press.

Moore, J.F. (1993).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3), 75-86.

Moore, J.F. (1996).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 , New York: Harper Busines.

發佈留言

Close Menu